11月15日,百度無人車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子夜路進行了全開放城市道路的實際測試,記者試乘了百度無人車。整個試乘過程在10分鐘左右,路程長度三公里,無人車在測試路段需要完成并道、超車、掉頭、識別紅綠燈等任務。
去年12月8日,百度研制的無人車在北京京新高速和五環上完成了全程30公里、時長40分鐘的自動駕駛路測。據介紹,此次實際路測相比去年的路測,在技術以及硬件上有了更多提高,去年無人車實現了起步、行駛、停車全自動運行,今年則可以應對更多復雜路況。
2013年,百度啟動了無人車項目。2016年10月在加州完成首次公共道路測試。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介紹,此次在烏鎮的實際路測體現了百度無人車的技術自信,比如路測中遭遇了突然逆向來車的情況,但無人車都成功的處理了這些情況。
百度方面介紹,百度自動駕駛擁有環境感知、行為預測、規劃控制、操作系統、智能互聯、車載硬件、人機交互、高精定位、高精地圖和系統安全等十項技術。圖示汽車頂部的裝置是無人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一個64線激光雷達、三個16線激光雷達和一個慣性組合導航組成。
圖中頂部的裝置即為64線的激光雷達,目前造價50萬人民幣一個;圖片下方的圓形物體為慣性組合導航裝置,可以接收北斗衛星的信號,為車輛提供導航等。
除了頂部的64線雷達外,頂部還設置了三個16線激光雷達,圖為車身頂部的16線激光雷達。
百度無人車的車尾,車牌下方有三個圓點,據介紹這是百度無人車的毫米波雷達,用以感知高度比較低的物體。
無人車后備箱放置了很多儀器,據介紹這就是無人車的“汽車大腦?!?百度汽車大腦的核心,是基于高精地圖和智能感知進行的智能控制。它能根據實時感知到的環境信息、高精地圖數據,實現對于路徑的最優規劃,通過預測車輛、行人的行為和意圖,做出合適路況的行車決策,從而控制無人車正常行駛。在這個過程中,汽車大腦不斷學習人類的駕駛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智商”,保證安全、舒適、便捷的自動駕駛體驗。
后備箱中的百度無人車大腦。
目前百度無人車的控制通過圖示的平板電腦實現,在開車前駕駛員點擊平板電腦上的按鈕,會對車輛狀況進行檢測,檢測完畢后即可點擊進行無人駕駛。在行駛過程中,平板電腦會顯示實時地圖,以及道路的實時狀況,比如圖中車輛上方的黃點,便是行駛過程中道路邊實際出現的車輛。
正在行駛中的百度無人車,可以看出駕駛員并沒有干預方向盤,百度無人車自主完成超車、并線、掉頭等駕駛行為。
這是百度為試乘人員提供的顯示屏,顯示屏上可以顯示無人車激光雷達實時感應到的物體。圖中以無人車為圓心散發的紅色線圈,顯示的是無人車激光雷達感應的范圍。 在三公里的試乘過程中,百度無人車整體行駛平穩,起步時與人工駕駛感受沒有太大區別,超車順暢。在掉頭、側方停車時剎車比較急,百度方面介紹這是因為目前相關系數設置的比較高,還是以安全為重,未來會繼續調整。整體看來當前百度無人車的開車技術與剛會開車的初學者水平比較類似。而百度對無人車定下的目標是三年量產,五年商用